朱祁镇继续说道:“那么这么多人反对,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自己的快意?卿是做过地方官的,为什么胥吏为恶?”
“朕将这个问题,问过大多数地方官,
说什么的都有,可见各有心得。”
“朕又问,如何才能让胥吏不为恶。他们也各有心得,但是朕细细想来,无非是勤政而已。
这一点,很多官员都做不到,先生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明见万里,臣佩服。”刘定之喉头微微一动,最后还是说道。
刘定之很想反驳,但是他从下面一步步上来,对胥吏也是管过的,如何不知道朱祁镇所言是实话。
就好像今日国子监的这个案子,真要细究的话,就有一个问题,长达数年,前后两任,这两任国子监祭酒,查看过这账目吗?
看过一眼吗?
就不说,儒生出身的官员能不能精通账目,就算是他看一眼就看明白了,但是他看过没有?
答案是没有。
因为这不是儒臣所为。
大明刚开国的时候,很多大臣都是吏员出身,甚至到公卿之位,而今这样的事情,却少之又少了。
其实大部分官员都是不合格的。科举制度,并不教出来一个合格的官员,它只能选拔出来一个聪明的人,有道德的人。
甚至连是否有道德这一件事情,都要存疑。
胥吏的权力增加,其实就是因为官员的不合格。大量的官员根本不通朝廷之中各种规章制度,而各种规章制度又是一个政权,一个组织的根本。
他就需要帮手来办事。
这也是很多师爷兴起的原因。
如果一切改为吏员之后,这些官员就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要面对这些精通这些事务的官员竞争。
别的不说,毕竟朱祁镇选定了吏员,可不是贱籍胥吏,他们是有一路升到中枢的资格。
当然了,这种资格真要做到,却需要承受很多打压。
但是大量中下层官员,用这些人却是无妨,甚至已经成为事实了。
国子监为什么坚决的反对。
是因为监生是有做官的资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