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随后命石匠在此处打造碑文唱颂大清的功德,心里十分庆幸,终于把这群野人送走了。
李宗怎么都不会想到,上国正打算把黄台吉堵在朝鲜,那是想送都送不走的…………豪格带领九万人赶到镇江,立即加强了镇江的防守,以两万人驻于城中,便感觉已经十拿九稳。
接着带着六万人,赶到镇江以南,与多铎、代善二人合兵。
营帐内,豪格、代善、多铎三人带着一群固山额真、梅勒额真,开始商议进攻方案。
黄台吉不在,多尔衮也不在,自然是黄台吉的长子豪格主持,只见他向代善问道:“礼亲王有何高见?”
“回肃亲王,如今我们大军集于镇江,宜当尽快发动攻势,将那群明狗赶下海去。若是拖久,所需粮草就得从各地运输。”代善回答道,他把位子摆得很低,一副惟命是从的模样。也正是代善的识趣,才造就了他的成功,历史上他的后代里,就有三个铁帽子王。
“粮草的确是个问题,若久攻不下,从各地运粮却是会伤及国本。”豪格赞同的点了点头。
若是大军突入明国,粮食根本不用发愁,没有可以去抢。可在辽东却是不同,大军作战需要大量的粮食补给。
此时正值青黄不接之际,粮食本就不多,运输中必然会造成粮食的消耗,要想消除运粮时的消耗,唯有改善道路,拥有高效率的运输工具。
“诸位军中携带的粮食足够支持几天?”多铎这时对营帐内的固山额真和梅勒额真们问道。
“镶白旗还有三天的粮食。”
“两天……”
“一天……”
“四天……”
众说纷纭,听得多铎头昏脑胀,以他那近似文盲的算术水平,十根手指头完全掰不过来,只见他大吼一声,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接着叫来了一个汉人文官,让其统计。
经过统计,七万多人的粮食,只够消耗三天,而镇江城内并无太多粮食,也仅够防守镇江的两万三千人吃个七八天。
“我们只有三天时间,三天内必须将明狗赶下海去。”豪格大声喝道:“明曰一早,便发动进攻。”
“是!”
……第二曰,三月初八。
一早,天还蒙蒙亮,低沉的号角吹响了,七万五千多清兵爬了起来,拿出[***]的干粮啃了起来。
相比之下,第三营的士兵在伙食上就优越了许多,不仅有热腾腾的蒸面饼(明朝时面饼是蒸的),还有肉干、鱼干、马肉,昨天在战场上可弄到不少死马。
李然望着三里外的清军大营,那连绵四五里的大营内密密麻麻的都是清兵,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这起码有五六万人。”副营长钱正国估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