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众教育文学网>竞技网游>大隋帝国风云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密的目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李密的目的

    柴绍始终默默陪伴着李密,看着他在邺城和安阳之间极力游说,而通过一连串的会面和一句句隐晦的交谈,柴绍对当前局势的理解更为深刻,思路也更为清晰,由此他不得不承认杨玄感和李密在政治上的天赋远远超过了他。

    这场风暴,其本质就是用暴力手段重新分配帝国的权力和财富,而之前再分配的手段则是先帝、今上和两代激进派大臣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策略,所以这场风暴实际上直接表现为中土持保守立场的贵族集团对帝国整个改革的否定和对二十多年改革成果的全盘清算,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治中土近四百年之久的门阀士族政治的一次巅峰对决。

    把本质看清楚了,再研读当前局势,不难看到,无论是关陇贵族集团,还是山东、江左贵族集团,也不管是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还是关陇武川系贵族集团,更不论是汉姓世家贵族,还是虏姓世家贵族,其根本目标都是在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门阀士族政治,反对高度中央集权制,换句话说,他们喜欢分裂的中土,而不喜欢一个统一的中土。

    门阀士族政治所带来的是中土的分裂,是生灵的涂炭,这对中土、对中土的普罗大众,对中土大小王国和王国的君主来说,利益极度受损,但对门阀、对世家望族来说,却能从中攫取最大利益,并把这种利益代代传承下去。

    杨玄感为什么敢于做出此等大谋划,为什么会得到众多贵族的支持,为什么对兵变的成功有极大的自信,就是源自对当前帝国政局本质的清晰认识。皇帝和改革大计不但触犯到了整个贵族集团的利益,也深深伤害到了普罗大众的利益,帝国的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都未能从改革中受益,必然齐心协力反对改革,反对皇帝和改革派大臣,结果可想而知。

    杨玄感根本不怕辽东战场上的远征军,只要他拿下东都,联合支持他的贵族重建一个皇帝,然后诏告天下,否定改革,给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以足够利益,赢得天下之心,那么远征军必然倒戈。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个历经众多王朝更替后得出来的一个充满了鲜血和杀戮的真理。

    然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总是大得让人哭泣。在未来的可期待的巨大利益面前,掌控着帝国权力和财富的贵族们,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强烈的贪欲。他们就像一群穷凶极恶的狼,面对肥美的猎物,无视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的牧羊人,率先展开了惨烈的自相残杀。这是一群狼和一头狼的区别。猎物是有限的,一群狼为了填饱肚子,必然争抢有限的猎物,而一头狼势单力孤,即便猎物就在眼前,它也要先行赶走牧羊人,以清除最大的威胁。

    所以,李密要北上,要图长久之计,要行分裂之事,而杨玄感则摇摆不定,患得患失,难以取舍。归究起原因,不得不说皇帝和裴世矩等人手段高明,关键时刻从西北拔出一把快刀,一刀剁进河北。一石激起千层浪,河北局势大乱,一群环伺四周、虎视眈眈的恶狼们,被一只更凶更恶的大漠金狼震慑住了,胆怯了。本来杨玄感还有自信联合各方贵族,联手对抗皇帝和改革派大臣,虽然免不了有愚蠢狂妄之徒自相残杀,但最起码还有联合大多数的希望,如今这点希望却在迅速消散。皇帝和裴世矩等人亮出了自己犀利的武器,向蠢蠢欲动的贵族们发出了明确的警告,胆怯者因此退缩了,山东世家忐忑观望,河北义军掉头而去,就连最有可能成为同盟者的关陇武川系都犹豫不决了。

    这时候,杨玄感和李密祭出了最强悍的武器,那就是皇统。只要在皇统上取得一致,在利益上达成一致,给各方贵族以最大期待,满足他们的贪婪,那么杨玄感和李密还有希望把贵族们拉到一条船上。与此同时,以雷霆之力,灭绝禁军龙卫,斩断皇帝砍向河北的刀,把皇帝拿来威慑山东贵族的武器彻底铲除。

    这是举旗之前的最后举措,这个举措完成了,杨玄感和李密就能瞬间逆转局势,一切皆有可能。

    柴绍从独孤震的态度上读懂了很多,为了未来的这个“可能”,他必须有所动作。

    离开安阳城后,柴绍向李密说了两件事,一是刘炫投身于伽蓝帐下,并竭尽全力为其争取到了河北贼的帮助,二是薛德音也在伽蓝的帐下,而薛德音之所以能安全离开西域并重返中土,正是得益于西北狼的全力保护,不过薛德音到目前为止用的还是化名,还在蓄意隐藏自己的身份,其用意难以猜度。

    刘炫已经沦落到“落草为寇”,死去之前抓住西北人这棵最后的救命稻草,拼死留下最后一丝尊严,情有可原。李密对此不以为意,反倒是薛德音的消息让他大为震惊,因为他接到的消息是薛德音“死了”,死在龙勒府。为了求证消息的真假,他延迟了离开长安的时间,派人疾驰陇右,从栗特人的商队中寻找薛家老弱,最终证实,薛德音的确死在了龙勒府,而从弘化留守府传来的消息也证实,薛德音很不幸地死在了西北佛道两教的仇杀中,应该属于意外死亡。

    薛德音竟然还活着,竟然与西北人在一起,竟然用化名隐藏在禁军龙卫里,其原因不言自明,他背叛了当年的誓言,他卖身求荣投靠了裴世矩,他向皇帝和裴世矩泄露了以杨玄感为首的保守派贵族决心要摧毁帝国改革大业的政治策略。由此不难猜测到,聚集在杨玄感周围的一些权贵诸如元弘嗣、李子雄、斛斯政、赵元淑、胡师耽,包括他李密,都暴露了,都成了皇帝和裴世矩要诛杀的对象。

    或许是过于震惊,或许是心神大乱,或许是形势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李密打马冲出了泥泞的大道,冲上了路边的一座小山岗,在烈日之下,在散发着泥土和绿草气息的草地上,一边来回踱步,一边陷入了沉思。

    柴绍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话给李密带来了如此大的冲击,他不免有些懊悔,意识到自己失言了,给局势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某些意料不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或许不利于己方。忐忑之中,柴绍试探着问道,“刘老先生?或者,河东鸑鷟(yuezhuo)?”

    李密抬头看了他一眼,目露踌躇之色,似乎怀疑柴绍试探的用意。旋即想到他是河北柴氏子弟,虽然是唐国公李渊的女婿,但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还是有相当的距离,而柴氏与赵郡李氏世代联姻,关系亲密,所以此刻陇西李氏与柴氏联姻,某种程度上不是加强本系的牢固度,而是要通过柴氏这个中间人与赵郡李氏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由此推断,唐国公李渊对柴绍的信任度有限,很多机密不会告诉柴绍。

    如果柴绍知道很多机密,自己也就听不到薛德音的最新消息了。

    柴绍的父亲柴慎曾是废太子杨勇的东宫府右内率,是太子党悍将之一,自己也是太子党成员。柴绍与自己亲近,甚至在目前形势下主动向自己透漏诸如薛德音这等绝对机密,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铭刻在自己身上的“太子党”身份。柴绍对太子党显然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也就是说,在此刻,柴绍值得信任,并可以利用。

    “河东鸑鷟。”李密停顿了片刻,问道,“你可曾亲眼看到他?”

    柴绍摇头。薛德音在禁军龙卫的帐中藏得很深,知道他存在的人寥寥无几,而泄露这一消息的正是傅端毅。傅端毅为了求得邺城傅氏的帮助,曾向傅奕等族中长者透漏了很多机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机密就是伽蓝的出身秘密,而要证明这个秘密的存在,就必须搬出薛德音和刘炫,缺一不可。

    “伽蓝的出身?”李密颇感惊讶,“伽蓝是什么出身?”

    柴绍并不想隐瞒,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不论对独孤震还是杨玄感,都很重要,这两者的决策都会左右甚至影响到未来政局,而未来政局关系到河北世家包括河北柴氏的命运,这个机密必须告诉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