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众教育文学网>仙侠修真>犁汉 > 第六百四十五章:董王
    此时,在前殿内的,就是这六人,决定着对益州的态度。

    最先说话的是太尉赵谦,其人作为三赵中唯一具备军事经验的公老,开宗明义的表示:

    “此等事并不像是刘璋所能为的,他也没那个胆量和能耐,但纵如此,朝廷也必须对其雷霆一击,不如此,天下谁能不可叛?再且说了,如果丢了益州,我关西还剩什么?”

    赵谦说的振聋发聩,是啊,没了益州,关西还剩下什么?

    为了实现大汉复兴的伟业,不指望靠益州输血,难道要指望三辅豪族们出粮出钱?

    可以说赵谦的话充分反应了关中豪族们的认识,那就是益州不能丢。

    但非常吊诡的是,这赵谦可不是什么关中人啊,而且不仅不是关中人,他甚至就是成都人。

    益州那边搞这一出,赵谦真的不知道原由吗?

    不,他知道。

    作为成都当地的豪族,在刘焉刚死的时候,其家族就已经将消息送到了长安的赵谦手上。

    刘焉具体死的时间是十一月上旬的时候,而赵谦接到刘焉死亡的消息是十一月中。

    而再等到朝廷收到成都送来的请表的时候,却是在十一月底。

    换句话说,只是半个月过去,成都就几乎为刘璋及其支持者给控制了。

    赵谦是了解刘璋的,作为出自益州的三公对益州牧的儿子自然多有照顾。他曾指点过刘璋的学问,知道这是一个温文儒雅的汉士,和他那英悍的兄长比起来大不一样。

    其实刘璋这样的气质秉性在这个乱世没准能活得更久,没见到那刘范就是太英悍而早早死了吗?

    可以说,以刘璋这样的人,做个学者做个在朝官有余,但要想他掌控成都,如何可能?

    所以刘璋的背后必然有人支持,而且非常狂悖。

    因为刘焉死,刘璋继这个现象不是一个常规,反而是汉室遇到的第一例情况。

    虽然汉室两分后,威望大降,但实际上依然可以对各州刺史、郡守形成一定的拘束和帮助。

    所以除了明确反贼的泰山军和袁家余孽,这天下各诸侯实际上都名为汉臣,接受汉家赏封。

    但这些诸侯又都正当壮年,都没有涉及到继承人接管权力的问题。只有当年宗正,现在的益州牧刘焉年岁最长。而他现在意外暴死,自然就出现了一个从未遇到的难题。那就是,这益州牧到底是父死子继,还是由朝廷另行选派。

    本来这都没有例子可循,但偏偏被刘璋一伙人先斩后奏了,这如何不胆大妄为?

    而对这件事的应对也考验着关西朝廷的执政智慧。

    要是类似益州这样的现象成为惯例,那关西各地郡守是不是也能有样学样?这些人都搞父死子继那一套,将汉家公器化为私家,那朝廷最后剩下什么?可不就剩个长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