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龙门山大营的泰山军吏士们得知将要开拔上战场的消息,欢呼狂热就在营地内弥漫开来。
无数吏士们欢呼雷动,他们举起兵刃向统帅于禁致敬,这些渴望战功的泰山军吏士们已经急不可待了。
不到半日,三分之二的泰山军吏士离开大营向着东面的大谷口外进发,于禁只留下了两个军负责守护伊水通道。
但这份狂热欢呼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兴奋的,有一些人对于禁的方略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于禁可能过于轻率了,将敌军放入盆地,真的就那么万无一失吗?
但不论是喜悦还是忧心忡忡,泰山军的四个军还是走上了去往万安山的道路。
于禁所带的这四个军,分别是飞虎军的徐晃、龙捷军的张达、鹰扬军的许仲、定武军的吕翔。
四军人数在一万八千人上下,其中骑军就有八千,这等高比例的骑兵配置也就是当年老中护军的底子才能配得齐。
就这样,接近两万人的军队就逶迤向东,准备与万安山那里的胡母丘部汇合。
万安山东接嵩岳,西连伊阙,正处在大谷关通道的内口,也是京都在东南的最后一道屏障。
从龙门到万安山大概六十里左右,大军行了两日才见到巍峨入云的万安山。
而这个时候,鞠义的大军早已到达。
……
大谷口的山道内,袁军正艰难的搬运着军资。
虽然大谷口号称“大谷”,但对于数万人规模的大军来说还是狭蹙了,更不用说袁军还携带了大量的军车。
这些军车在现在作为辎重来用,在战时就会被用来作为拒马、胸墙。
此时,这些袁兵就在清理着道路上的障碍为后面的军车提供通行。这些障碍都是谷口外的那些泰山军布置的,有落木、积石、甚至还有陷坑,让这些清障的袁兵苦不堪言。
特别是陷坑,袁兵因为缺乏土石,压根无法填埋,也不知道那些泰山军将这些挖出的土方运到了哪里。
没奈何,那些袁兵不得不将军车上的物资先搬运下来,看看能不能人驮运过去。
一般来说,每辆军车大概装运了十到三十包军资,包括粟米、盐巴、箭矢,一开始袁军还小心搬运,但后面搬得烦了,直接就一包包扔在地上,只有一些老实的吏士才继续背负着军资落在一起。
一时间,道路两旁到处都是散乱的军资,人车马都挤在这狭长的通道上,叫苦不迭。
这个时候,后面过来一个军将,他看见前头混乱的样子,立即怒斥:
“谁让你们这样做的?都起来听我指挥。”
那些袁氏武士的老油子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人正是督将满宠,不敢怠慢忙吆喝着仆隶、军余和袍泽们赶了过来。
满宠先是看了看那陷坑,随后思索了一会,就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