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虽然小,可是好歹也是一个国家,这种割地而行的举动,极为的敏感,甚至可以折射野心!
对于刚刚坐稳皇帝位置的朱棣而言,他之所以跟朱元璋一样勤奋,便是不想让自己的位置变得不安稳。
“是!”
柳浒一脸正直,坦然道:“王爷本来是不愿答应的,不过臣与薛同知都出身军功世家,对军事也算小有敏感,因而便劝说王爷答应下来,然后让岛国出金银以养士卒,好对倭寇形成限制,还我大明海疆安稳。”
“王爷一心只想去海上见识见识更大的世界,但在我与薛同知的不断劝说下,总算是草拟了一份和谈书,由于当时局势不稳,外加倭国各地出现了极多的兵马,臣觉得和谈必须要从速。
因此,便准备就此进行和谈,好令双方局势不至于恶化。”
“恰在此时,有一个名为方序的人,似乎是出身于锦衣卫,他对于周围的情况搜集之后,忽然就觉得岛国实在是没有法度可言,便建议成立锦衣卫分部,由京城锦衣卫统管。
这位方序说,可以让锦衣卫查案,还当地人公平公正,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到民心,更可以兼顾我大明仁德,说不定未来还可一朝将其同化。
王爷想了想,觉得可行,便又重新写了一份和谈书,交给臣去进行谈判,当时情况十分复杂,只能从速,若是陛下要怪,便怪臣与薛同知吧!”
很聪明的讲述。
如果是朱高燧在这里,一定会对柳浒刮目相看的,并且对此人的政治水平,再度高看一眼。
太聪明了,凡是需要表现他朱高燧的地方,大部分都让这三人给遮掩了。
没有功劳确实不假,但是同样的,也不会让朱棣生出其他的心思来,更不至于直接得罪朱高炽跟朱高煦。
哪怕是朱高燧亲自来,大概也就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或许还有所不如,毕竟朱棣给他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说完了?”
望着表情没有多少变化的朱棣,柳浒狠狠地磕了个头,咬着牙道:“臣说完了,但臣还有一句话要说。”
“说。”朱棣抬抬头,表示同意。
柳浒再度磕头,很是直接地道:“臣此行做了许多决断之事,已是再也无法继续留在王爷身边了,赵王也绝不可能再相信臣,臣只求能留在京城!”
“呵呵呵……”
朱棣笑了,笑的很是开心地道:“你做的没错,倭寇犯边,从洪武时便早已有之,当时为了应对海疆问题,当时还不得不动用了方家的子孙,也就是前一任的海防都督方明谦。
他虽然是汤和推荐的,但终归曾经也是父皇对手方国珍的子侄,但当时却不得不如此做。
因为方家造船之力,乃是一绝,对于海疆问题,更是有独到的解决办法。
父皇可用对手子侄,俺便不能用一些特殊的办法吗?”
讲述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后,他抬抬手道:“你起来吧,另外将那份和谈书交给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