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林返回京城之后,刘周又恢复了以往的学生生活。
虽说在柏林见识到了很多,但是他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
什么时候他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才意味着他在导演领域里取得初步成功。
这次柏林之行,受益最大的还属贾樟可。
他可谓是一战成名,成为青年导演中后来居上的代表人物。
尤其是国外,他被评为是亚洲电影耀眼的希望之光,反馈到国内,虽说不让宣传,但在业内,已经算是扬名立万了。
刘周作为贾樟可电影的投资人,也顺带着在一定的圈子里有了些许的名声。
贾樟可现在有钱了,而且也有不少人想给他投资,但是都被他一一拒绝。
他是一个比较挑剔的人,没有他满意的本子他不拍。
这也是未来他的产量不高,而且拍的电影都是他自己编剧的原因。
刘周也问过他这个问题,他只是说在沉淀。
时间进入三月份,表演班那边要排练一个大戏《灵魂拒葬》,也算是他们的期末大考。
曾梨在里面扮演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所以她也忙碌了很多。
刘周这时也算是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回来。
毕竟去外面溜了一圈,见识了繁华,心境不可避免地会变得有点浮躁。
刘周准备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新书确定下来。
编辑曲河年后也打过好几次电话过来询问,去年答应了他年后交稿,再拖下去,刘周怕他会杀到京城。
现在刘周已经写了两本小说,他考虑过再写一部青春恋爱小说,勉强凑成一个恋爱三部曲。
但是再写这个类型的小说,刘周忽然觉得没什么意思。
当初刘周写小说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搞钱。
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手里握着两三百万,后续可能还有一两百万进账,钱他也不算是太缺。
既然不缺钱,刘周也想写一本稍微有意义的小说。
这倒不是刘周准备开始文青,他从没这个想法。
而是刘周想写能够反应一些痛点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