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让工作人员给每一位记者发了一张小表格,他要在记者当中做一个民意调查,上面只有三项内容:第一,你们认为强拆合不合情理?第二,你们认为强拆有没有法律依据?第三,你们支持三江省关于北街的强拆吗?
如果有意见,可以作说明。
结果出人意料的是,一百零三名记者,竟然有九十四人认为合法,支持强拆,有的人还直接说了,一个大工程拖下下,损失的不是这一点拆迁费用,少数几人让几万同意拆迁的人凉在一边,让人无法同情他们。只有六名记者表示,表示不支持强拆,表示无论如何,也不希望政府对贫民百姓实施强制措施。
这与广大记者们一惯支持“钉子户”的风格有点迥异。
他们的支持,一定程度表明,如果强拆,他们不介入报道,或者说是不介入支持几个钉子户的意愿报道。
拿着这个记者们的调查民意结果,曾省长并没有立即主张强拆,而是对这五个钉子户说了,“几万人都同意了,就你们不同意。这里面有你们合理的一些要求,但也你们不合理的许多内容,而且是没依据支持。单是记者同志们的意思,你们也将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我想是不是这样,请建设部门再把开发商与你们找到一起,进行最后一次协商,如果协商失败,我们再进行法律途径的强拆。”
这既是商量,也是最后通碟。
说白了,让他们私下里与开发商协商,如果开发商能多给予一点补偿,也就几户人家,算不了什么。但如果协商失败,政府也是被逼无奈,只有强拆,总不能因为几个“钉子户”就对搬迁的几万人说:算了,你们还是回来住吧。
那样的话,补偿出去的款项恐怕也没人退一分回来。
这个损失谁来负?
拆迁户也看到了省政府的态度,而且曾省长做到了这一步,已经不容易了,同志私下协商。只是在这个协商进行之前,曾省长召见了开发商,“政府是不主张强拆的,尽管大多数人主张这样做,可凡是强拆,总归让人觉得别扭….你们再协商一下吧。”
他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了,没忘记提醒开发商,“做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如果因为几个拆迁户,你们就让省政府与一部分贫困居民处在对立面,那恐怕不太好吧,这也让省里对三江实业公司有另一种认识……”
省长这话可是让三江实业公司的老总出了一身的冷汗,省长要是对这个公司有点不感冒了,那今后恐怕就麻烦大了,别说其他的,就是在这个工程上,恐怕最后也难过关的,工程还没开建就如此,建设过程中的事就更不好说了。
于是,在省建设部门的召集下,双方坐下来进行了一次协商。
协商的过程不清楚,但结果却是令满意的。
也不知开发商许下了什么条件,反正最后那五户都在拆迁协议上签字了。不过从他们的表情看,既有高于普通标准的补偿,又没完全能达到他们的心意。
不过,最好的结果是,各级媒体对这次协商成功全做的正面报道,对省政府的做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让那么多的记者参加听证,还向他们征求意见,这让各路记者都有点感慨与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