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时而清醒时而混乱,清醒的时候,她就不分昼夜地哭,说她对不起太子,她不应该让他小小年纪就读那么多书,要求他悬梁刺股。她的儿子直到临死之前的最后一晚还在写策论,他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过做一个孩子应有的快乐。
迷糊的时候,她就一日日地亲自熬在小厨房里为儿子煮他爱吃的鱼汤,或者急迫而慌张地问甘泉宫的宫人们:“太子该回来向我请安了吧?不要再加班加点了,谁去传话,让他早点回来……”
就算皇帝一力压下,皇后疯癫的风声还是传了出去,不过如今朝中奏请废后的声音还不是很响亮,因为大家忙着奏请立太子!
李纯今年三十七岁,在这个平均寿命50岁的年代,他已经人到中年,不可一日无太子。
没太子可是很危险的啊,万一他哪天嗝屁了,储君继承完全没准备好,几个儿子们就会群起争锋,把好好一个大周闹得血溅宫廷,再拉大旗发动战乱的话那就是民不聊生。
为了避免动摇国本,李纯开始考虑太子人选。
没什么好考虑的,他的儿子们年龄差距有点大,先太子李信十三岁,二皇子李仁只比李信小四个月,也是十三,三皇子十岁。而四皇子……他才六岁。
没办法,考虑到实际情况,加上臣子们的推举,阳朔八年十月,二皇子李仁被立为太子,入主东宫。同日,皇帝颁下第二道旨意,解了太子之母、充媛秦氏的禁足,并复她的淑妃位分。
皇帝是在甘泉宫下的这两道旨意。这天皇后是清明的,不过她听到东宫住进了新的主人时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应,只是沉默地靠在皇帝肩膀上。皇帝在她耳边说:“你是皇后,我是皇帝,所以我没有办法保护你。你虽然没有儿子了,但你还有王家……你不要忘了你的娘家都把你视作依靠。”
皇后的手指动了动。
就在第二日太子册立的典仪上,皇后出其不意地露面了。她作为嫡母接受了太子和淑妃两人的叩拜。随后,她开太庙主持祭祀,礼仪周全无一丝错漏地向列祖列宗祈祷。
皇后疯癫的谣言不攻自破。
淑妃坐在东宫主殿的厅堂里,神色茫然而不可置信。
皇上本没有原谅她,只是因为儿子做了太子,皇上为了国本大计着想,不得不抬高太子的身份,从而恢复了她的位分。
李仁跪在她面前哭着:“母妃,我们终于苦尽甘来了啊!母妃,你看看啊,你看看这华丽的宫殿,还有儿子身上的四爪服……你好好地看一看!对,儿子没本事,大哥活着的时候我绝对争不过他,但谁让他死了呢!这就是天意!”
淑妃缓慢地扫视四周的一切,许久,她从座椅上滑下来,蹲在了地上,从深埋着的头颅下爆发出一阵癫狂的笑声:“是,是……这就是天意!我本来就应该是凤凰命,哈,哈哈哈!”她渗人的声音令李仁感到无比恐惧,然而很快,她不笑了,她开始埋头哭泣:“李仁,你也别忘了,皇上能放下芥蒂立你为太子,除了形势所逼,这里头还有对你妹妹的愧疚!是你妹妹,她赔上了自己的一辈子,我们才能有今天的机会!你做着你呼风唤雨的太子,你也要记着你妹妹如今在那个连草都不长的地方吃着煮不熟的带血的羊肉,风刮在脸上就能出口子,高原连气都喘不上来一病就是大半年……你记住了没有啊!”
李仁被她吓傻了,跪着讷讷点头:“是,母妃,您说的我都记着……”
“太子,你用功读书吧。等你登上帝位,你别忘了把你妹妹接回来。”
淑妃母子的复起令整个后宫都感到惊愕。皇后依旧端坐凤位,底下妃子们间或唏嘘感叹:“这都是命。先太子那么好的一个孩子,怎么能说没就没了?不过是一点小病,怎么就两天内恶化感染,最后不治而亡。”
跗骨疮其实不是绝症,因感染恶化成这个病的人很多,但如果细心调养的话是能够痊愈的。只是个人体质不同,太子李信一病就来势汹汹,御医都尽了全力也没能留住他。
而且,就像前朝皇室陷入“坏血症”的恐慌一样,李纯想起来自己的两个叔叔和一个弟弟都曾患过跗骨疮,这东西不算偶然。后来再翻宗卷,又看到南安郡王府中的一庶出郡君也是跗骨疮暴死,和李信非常相似。因为这些得病的亲戚们都地位不是很高,皇帝和先皇并没有注意,如今死了一位太子李纯才惊觉他们李家的血液中是含着这种祸水的。
他也很后悔没有及时注意这一点,如果及时采取预防的措施,太子或许不会病死。
这之后皇室专门挑了几位御医给皇子皇女看诊,不同于寻常诊平安脉,如今宫里凡是发现了体寒的症状都要引起重视。这事儿也令有子女的妃子们感到恐慌,开始小心翼翼地看顾自己的孩子。
李纯很明白,嫡长子是死于恶疾,绝不是什么人在作祟。没有哪个王朝的规条如周朝阳朔年间一样森严了,他恪守着等级秩序,除了拿来利用的金氏他不会偏颇任何一个女人。御医们更是只忠于他一人,这里没有漏洞,所以不可能有人能够在药里面掺杂东西之类。